連日來,高港區揚子江路南延工程快速推進,不久將直達長江北岸。揚子江路是高港連接海陵區的主干道,南延之后徹底改變了泰州市民“臨江不見江”的尷尬歷史。
經過10多年的持續建設,目前高港建成區面積達到30多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21.9萬人,但城市的核心區距離江邊仍有三四公里,加上體量小、人口少,濱江新城的形態尚未完全形成,也使得高港城區形成了“城不見江、江不見城”的狀況。
隨著沿江高等級公路,特別是泰州長江大橋等國家重點交通項目先后開工建設,高港已成為泰州連接蘇南蘇北地區的咽喉要道。“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濱江新城建設帶來了機遇。”高港區委書記王建說。
“建設濱江城市必須要‘見江’。”王建告訴記者,為真正把高港建成濱江城市,該區將把引江河至泰州大橋的長江岸線規劃為生活岸線,打造“泰州外灘”,讓廣大市民直達江邊觀光休閑,與長江母親河“親密接觸”。
今年8月,包含“泰州外灘”在內的高港濱江新城區規劃正式確定。濱江新城區西至高永路,東抵泰州長江公路大橋連接線以東規劃的建橋路,北以人民路-迎江路-濱江路一線為界,南臨長江,規劃總用地面積11.29平方公里,規劃居住人口約8.8萬人,是未來泰州濱江的核心地區,集商務辦公、休閑娛樂、旅游觀光、高檔居住等功能為一體。
市規劃局高港分局有關人士介紹,規劃中的濱江新城區由7個功能片區組成,分別是濱江中心區、游憩商務區、北部城市居住區、濱江特色居住區、口岸產業園區、海軍主題公園、沿江生態區。其中,將依托長江自然生態岸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沿長江岸線依次布局濱江公園、海軍主題公園、濕地公園等綠色開放空間。
王建透露,今年該區將重點利用龍窩現有水面資源整合成湖,規劃建設濱江生態濕地旅游度假區。同時,建設濱江新城啟動區、大橋景觀公園和迎江路、錦江路,著力形成動靜結合的濱江城市形態???“動”以艦艇主題文化公園、運動休閑等為主,“靜”以江邊蘆蕩濕地和森林綠化等為主,讓市民多種形態親密接觸長江母親河。(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