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金融危機漸行漸遠,世界各國正在努力振興經濟,國際經濟格局變遷更加明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需要盡快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變,順利度過經濟轉型期,占領科技發展制高點,提升核心競爭力,從而應對更加復雜的國際形勢。同樣,中國企業也必須洞悉經濟發展趨勢、開闊發展視野、創新人才戰略,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突出重圍,實現新突破。
據了解,在北京剛剛落幕的第五屆《新人力》高峰論壇上,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張穹作了題為“世界經濟外部格局變化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及對策”的演講,深入剖析了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特點,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面對的挑戰,并建設性地提出人力資源創新等對策,引起了人們的熱烈探討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中國經濟必須加速轉型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剛剛過去的國際金融危機加速了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遷,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版圖。據悉,張穹在分析世界經濟局勢時表示:“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新興經濟體快速崛起,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明顯;二是科技創新加速發展;三是發展理念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變化和結構調整。”這些特點正在深刻影響著與世界經濟日益交融、密切聯系的中國經濟,并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挑戰。
首先是經濟的拉動力不平衡,擴大內需更為緊迫。張穹認為:“長期以來,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出口、投資、消費三方面力量不平衡,形成了我國出口依賴、投資強勁、消費不足的歷史發展格局。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轉變經濟模式嚴重制約了我國出口增長。因此,需要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更要擴大內需,改變經濟拉動不平衡狀況。這是實現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快速發展的關鍵基礎。”對此,國家已經明確表示將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人力資源服務業寫入十二五規劃。
其次是節能減排的任務突出,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大。近年來,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經濟成為最熱門的社會話題。我國也越來越強調科學發展和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但是突出的經濟結構不可理問題使轉型壓力巨大。張穹表示:“我國經濟和企業要想成為低碳經濟的引領者,需要拿出更大的決心、付出更大的代價,需要經歷鎮痛方能花化繭成蝶,實現完美蛻變,使發展方式更科學、結構更合理、質量更高。”
再次是市場競爭更激烈,發展空間不斷受擠壓。一方面,金融危機宣告了虛擬經濟創造財富的夢想破滅了,發達國家回歸實業。因此我國制造業等實業領域將面臨更多、更強大的對手,市場空間受擠壓。另一方面,在未來發展中,我國面臨能源資源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隨著國際能源資源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我國經濟和企業需要解決能源與資源供應安全和降低發展成本的重大課題。
最后是保護主義不斷升級,外部發展環境更加嚴峻。后危機時代,每個國家都在追求對自己有利的經濟目標,保護主義興起,中國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將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對此,張穹在演講中明確表達:“當前,在對外投資領域出現了多種形式的投資保護主義,阻礙了我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和我國金融機構國際化進程,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為復雜多變。”
人力資源成企業轉型核心
針對后危機時代中國經濟面前的諸多挑戰, 張穹進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科學的對策。他認為,中國未來要加強人力資源創新,特別是創新人才和海外人才的開發、利用,助力經濟騰飛。
培養創新人才,發展現代科技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提升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當前,隨著生產要素成本的提高和投資拉動的不可持續,我國傳統的經濟增長動力已明顯不足,所以,科技創新提到了促進經濟發展的最前排。同樣,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隨著人口紅利的漸漸消失,依靠成本競爭的時代將一去不返,利益的空間被擠壓,突圍離不開科技創新。對此,張穹認為:“未來企業競爭主要是依靠現代科技和創新人才的有力支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領域搶占先機。通過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創造新的利潤源泉。”科技引領未來的趨勢更加凸顯了培養創新人才的迫切性和重要價值。作為中國人力行業的領導者,易才集團深刻把握這一趨勢,一直注重創新人才培養,今年更是在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支持下,與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北京理工大學等聯合主辦了2010中國高校創業計劃大賽,在全國高校掀起了創業創新的高潮。
創新人才培養是人力資源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開發國際性人才。張穹在演講中說:“跨國公司由于規模龐大、資金雄厚、競爭力強,在世界范圍內攻城掠地,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推動者和最大獲益者。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企業要謀生存、求發展需要更多地走出去,不斷地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和打造大而強的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大型跨國公司,有效參與全球化的經濟博弈。”中國企業走出去是發展需要,更是時代使命,但是向跨國公司前進時往往會遇到人才瓶頸,這就需要提升人才戰略,充分利用有國際背景和國際視野的國際性人才。
基于這種現狀,易才集團在積極國際化的同時實施了海外人才戰略,讓自身迅速發展成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人力資源服務提供者,又為本土企業搭建了一個“海外人才蓄水池”,為他們進行海外拓展打開了一條通道。張穹認為:“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是我國走向復興的必由之路。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是一個朝陽的產業,是一個具有無限生命力的產業。這些服務降低了人力成本,實現了效率的最大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進步,是先進的管理模式。”
張穹的演講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科技創新和人力管理是中國企業騰飛雙翼的觀點也成了人們的共識。據悉,在北京論壇上,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新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等專家也分別作了精彩演講,為中國人力行業最重要的年度盛會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