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才獻“技”獻策
據江蘇省僑辦信息,這些海外高級人才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他們中95%以上擁有博士學位,在生物醫藥、生命科學、健康產業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專門從事神經干細胞研究的于鳳博士在此次考察中找到了合作伙伴,將于近期回國為干細胞研究提供更多技術支持;幾年前回國創業的中科院中醫藥防治病毒性疾病基礎研究中心主任王克林將與無錫某制藥公司合作建設抗病毒的中醫藥平臺;來自美國亞利桑那癌癥中心的臧雋章博士研發出了抗癌新藥,用來輔助化療,能準確殺死癌細胞,基本不傷害正常細胞,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他將借助江蘇的生物醫藥平臺尋求合作,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此次來訪的海外人才不僅為江蘇的生物醫藥技術提供了合作空間,也引入了一些新型的合作模式。
美國華裔醫學科學家協會會長李君試圖在國內尋求合作組建國際尖端連鎖醫院,他解釋說:“這種連鎖醫院并非實體醫院,而是由200多名國際醫藥頂尖人才組成的專業團隊。在一個國家或地區需要特殊專業人才時,我們會派專業團隊過來和當地醫院合作。”
四地引才各顯神通
金融危機使生產能力過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生物工程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2007年江蘇實施了第二輪“雙倍增”計劃,力爭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3萬億元以上,使其成為蘇南地區的主導產業和全省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
在這樣的經濟發展態勢下,積極吸納海外人才資源、實施人才國際化戰略成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始于2006年的“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江蘇行”活動應運而生,如今已成為江蘇僑務招才引智的一大品牌,也成為江蘇各地吸收海外人才資源的有效平臺。如今,南京等四地形成了“一谷一城兩園”的生物醫藥產業園格局,即南京“藥谷”、泰州醫藥城以及無錫、蘇州的省級醫藥產業園。
南京“藥谷”依托在寧高校資源,以雄厚的研發實力、人才優勢、產業轉化力為核心競爭力;泰州醫藥城因其完善的公共研發平臺和專業化服務使考察隊伍中的胡公略博士當即決定將公司整體搬遷于此。(來源:點擊瀏覽">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