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評:創優就業環境化解招工難
據國家統計局監測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全國農民工總數達2.42億人。其中外出就業1.53億人,本地非農就業0.89億人。可以說,農民工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存在,仍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解決好農民工問題,雖然是個系統工程,但筆者以為當前更為緊迫的是要為廣大農民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建立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機制,實現農村勞動力的有效和根本轉移。
一是要增強農民工的就業競爭力。提高農民素質,要將當前和長遠發展兩個層面相協調,將職業技能培訓和基礎教育結合起來。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教育,大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和外出適應能力。
二是要著手建立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機制。由于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大部分農民進城后不愿交出承包土地,從而影響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徹底性和穩定性。所以,只有改革就業、教育、醫療、住房和保險等一系列的社會保障制度,取消在社會保障制度上的城鄉差別,才能使進城農民徹底割斷對土地的依賴,順利地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
三是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農民工身份的根本轉變。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二元戶籍管理制度,現行政策法律法規使農民工很難享受到市民待遇,不利于社會的長期安定和發展。從長遠上講,必須進行徹底改革,進一步放寬戶籍管理政策,制定公平合理的農民就業政策,保證進城農民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權利和公共服務,完善城鄉統籌的勞動就業體系,推動進城農民工轉型為產業工人。
上一條: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潛力巨大期待發展
下一條:
在扶持創業中促進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