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問“老板當教授”

矽鼎科技的創始人吳薇受聘于東南大學產業教授
博特公司總經理劉加平受聘于東南大學產業教授
111位江蘇企業家成功受聘為江蘇省首批“產業教授”。為何要讓老板去當“產業教授”?什么樣的老板才有資格當教授?老板當教授究竟合不合適?企業家怎么看待“產業教授”?高校又是怎么想的?高校能給企業帶來什么?企業又能給高校帶來什么?
本報記者 陸春花 報道
孫韜,美藉華人,博士后,江蘇吉瑞卡微電子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個1963年4月9日出生在四川某農場的鄉下娃,1991年,作為中國科學院的優秀研究生赴美,先后在夏威夷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深造,3年拿到博士學位,隨后晉級博士后。相繼榮獲美國陶氏公司頒發的特殊貢獻獎和美國科學院的西格瑪賽獎,入選世界科學工程名人錄,并成功地開發出高性能的透明抗研磨納米符合涂料,申請了9項專利。
近日,在他長長的榮譽稱號后,又多了一個新頭銜南京大學江蘇首批“產業教授”。
為了探索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去年10月份,江蘇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聯合啟動江蘇“產業教授”選聘工作。這一新崗位引起不少企業家的濃厚興趣,全省261名知名企業家申報。經過高校評審遴選、有關部門審核,最終有111位企業家受聘為江蘇省首批“產業教授”。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江蘇就探索“創新在高校、創業在園區”的人才工作模式,催生了不少“教授董事長”。而高校選聘企業家教授,則是與之“相反”的人才流動模式。
“從2009年年底我們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也一直在探討這個模式的做法,期間邀請了高校相關負責人和企業老總召開了五六次的座談會,聽取他們的意見。事情發展的比我們預期的要好,企業老總們躍躍欲試,而高校也很歡迎。”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過利平處長談及此事,難掩興奮之情。
據悉,從今年起的3年內,江蘇省還將從省內企業選聘300名具有較高學術背景和豐富實踐經驗的科技企業家,到高校任職。
“其實這并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合作,在其背后,是江蘇省實施人才戰略的一系列舉措。”過利平表示。
上一條:
江蘇大學生村官選聘昨報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