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的加快,職業變化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職業的產生、傳統職業的一些萎縮,這反映出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新職業變化帶來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強。
2007年4月25日上午10時,勞動保障部召開一季度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季度勞動保障工作、一季度勞動力市場供求、第九批新職業等情況。 中國金融市長年會
中央電視臺記者:一季度全國新增就業267萬,這267萬人的去向?今天發布的十個新職業突出特點是什么?職業分類1989個,還有一些消亡,消亡的職業有哪些?
[信長星:一季度新增就業267萬人,再就業120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34萬人。這三個數據都好于去年同期。這267萬人新增就業崗位到底是哪些職業,占多少。坦率地講,目前還沒有詳細的統計。詳細的職業分布一般會在年底反映出來。但是可以根據現有的分析做一個推斷,我想根據103個城市職業供求信息分析可以判斷出這種趨勢。從產業結構看,第三產業依然是就業主渠道。從企業類型來看,非公有制企業依然是就業主渠道。在三類產業中,第三產業占62.7%,雖然比去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用人主體。產業結構方面變化值得關注的是,第二產業用人需求明顯回升,比上年底回升了3.4個百分點。在企業用人需求里面,93%的用人需求是各類非公有制性質企業。
第二個問題是新職業的特點。這十個職業里面依然是服務業居多數,這實際上反映了第三產業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背景下持續發展這樣一個態勢。這些職業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服務類職業。比如機械工程維修工、化妝品配方師等。第二類是生活服務類。比如生殖健康、婚姻家庭咨詢師、助聽器調配師等等。
第三個問題是消亡的職業。現在還沒有哪個職業從職業分類大典里說這些職業不存在了,但有的職業是明顯萎縮的。比如倒退十年,當時很熱的一個職業,就是BP機傳呼臺服務員,但是這個職業從它的誕生到萎縮用了很短的時間。現在是不是徹底消亡了,我不敢說,但基本上是趨于消亡的狀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的加快,職業變化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職業的產生、傳統職業的一些萎縮,這反映出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新職業變化帶來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強。這種不確定性表現在幾方面:第一,新職業產生,舊的職業消亡。第二,使得現有職業里,各種企業占的比例不斷變化。第三,雖然這個職業還存在,占的比重還很大,但是對職業的需求完全不一樣了。過去一次教育、一次培訓可以終身受益,當然現在仍然會受益,但是必須不斷地接受職業能力、職業知識,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對職業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必須實行終身教育、終身培訓,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技能才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